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军迷说 / 正文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2016-04-14 08:44:45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蓝天岛屿相伴,渐渐地凝聚出独特的“精神名片”。这种“精神名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沙人,在他们的性格中烙下深深的西沙印。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蔚蓝的天空,清澈的大海,把祖国写在海滩,写满西沙人的情怀。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蓝天岛屿相伴,渐渐地凝聚出独特的“精神名片”。这种“精神名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沙人,在他们的性格中烙下深深的西沙印。

名片1:乐守天涯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心中有了忠诚的种子,哪里都是生根的沃土。

“现在守西沙条件可比以前好多了。”琛航岛守备部队部队长田艳博对这些年海岛的变化如数家珍:告别罐头干菜、吃上六菜一汤,咸涩的苦水被换成净化水,民航包机、“三沙一号”让交通补给越来越便利,4G网络让孤岛与世界同频共振……

即便如此,仍有“新苗”水土不服。“生活条件是改善了,畅通的网络也缩短了信息距离,但是地理上的遥远,小岛上的寂寞,还是让人受不了。”王小明坦言当初上岛的感受。

“扎根西沙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但思想生根的挑战多了。”水警区政委柯和海感慨,信息网络拉近了海岛与社会的距离,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

王小明的“定根水”是在岛上的西沙海战烈士陵园浇下的。那段时间,班长刻意带着他每天去打扫烈士陵园。没过多久,王小明在笔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烈士牺牲时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他们用生命捍卫的领土,我没有理由因为吃不了苦而不去守护!

名片2:血性传承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40多年前,为捍卫西沙领土主权,18名年轻的水兵献

出了生命。近年来,面对复杂的海上维权态势,官兵在执行护渔护航等任务时,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股劲。

水警区列装的某型炮艇已服役20多年,排水量仅百余吨,抗风浪能力较弱。然而,有次外籍船只进入我领海,在暗礁丛中“躲猫猫”,某艇官兵开足马力就冲了上去……一番较量,虽然不少官兵被风浪晃得吐出了胆汁,但最终成功将外籍船只警告驱离我领海。

泸州舰是水警区列装的某新型舰艇。当年的海战中,泸州艇“以小打大”,重创敌火力最强的驱逐舰,荣立集体一等功。如今,从小艇走上信息化战舰,官兵们自培训、接装、试验、全训到赴西沙巡逻,以最短时间形成战斗力,并圆满完成某安保任务。海战英雄、曾任泸州艇艇长的王克强老将军写信来贺:今朝小艇换大舰,战斗精神代代传……

“血性代代在传承,能力天天有拓展。”水警区一位领导郑重地说,有人讲“在西沙躺着也是奉献”,但西沙官兵既没有在“功劳簿”上躺着,也没有一味在艰苦的环境里熬着,而是着眼使命任务始终奋进着。

最前沿风大浪高,但他们,从来不怕。

名片3:军旅柔情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当兵的日子短暂又漫长,别说我不懂情只重阳刚,其实我既有铁骨也有柔肠,你会看到我的爱,在旗帜上飞扬!

西沙某水警区东岛守备队官兵依依不舍,挥手向一位特殊的“客人”惜别。

这位“客人”是一只伤愈的玳瑁。前不久,该守备队副队长王哲带队巡逻时,发现一只玳瑁被卡在礁石中间。挣扎中,它的右前鳍被礁石磨破,血肉模糊。玳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王哲与战友立即把它带回营区救治,并给它取名“小宝”。

“小宝”的伤口愈合了。看着它生龙活虎的样子,官兵心里也乐开了花。“它的伤好了,也该回家了。”指导员范期宏说。

官兵为“小宝”专门举办了一个送别活动,目送它回归大海。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陈泽帆,今年5岁,长得虎头虎脑,西沙官兵送给他个昵称“西沙岛娃”。他的爸爸、四级军士长陈世伟,是西沙某水警区琛航岛一位分队长;他的妈妈陈红灵,刚被该水警区评为“十佳岛嫂”。

舰艇在海上又航行了两个多小时。听说快到琛航岛了,小泽帆一骨碌爬起来。看到一群身着海洋迷彩的官兵在码头列队迎接,他焦急地问妈妈:“哪个是爸爸呀?”

妈妈抱起他,指着队伍里的一个人说:“看到了吗?那个——”陈泽帆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大声喊起来:“爸爸!”这一声,打动了在场的人。

然而,爸爸站在队伍里一动不动。望着一个个被烈日晒得黑乎乎的面庞,小泽帆以为自己认错人了,不敢吭声了,挥在空中的小手缓缓停下来……

“叫啊,快叫啊,那个人是你爸爸。”周围的人都鼓励他。

陈泽帆终于看到,那个黑黑的,正朝自己微笑的人是爸爸。“哇——”他嘴一咧,突然大声哭起来……

陈泽帆和妈妈在小岛上只待了两天。临走,爸爸怕他哭鼻子,送给他许多在海边捡的马蹄螺、虎斑贝,并和他拉钩儿约定,让他和妈妈先走,自己过几天就回家看他。可是,当他依依不舍地松开爸爸的手,登上舰艇那一刻,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铮铮铁骨汉,亦有柔情肠。

名片4:鱼水情深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军民情,鱼水情。

2013年,超强台风“蝴蝶”登陆西沙,数十艘渔船在琛航岛翻沉。官兵连夜展开救援,顶着狂风暴雨,他们用绳子一头绑着树、一头捆着腰,一步一步往前移,一次一次把救生圈往海里抛,被海浪拍倒了、摔伤了、流血了,全然不顾……奋战四天三夜,他们最终将260多名遇险渔民救起。

被救起的谭门镇渔民邓大志,已是第二次在危急时刻得到守岛官兵的救援。从1996年得到官兵的帮助后,他就成为守岛官兵的义务“送货员”。

西沙群岛远离大陆,海军守岛官兵的食物、淡水等物资每月都要从岛外船运。20年来,邓大志不仅义务“承包”了这项工作,还尽全力为守岛官兵排忧解难。每年过年时,是西沙海况最差的季节,海面上常是七八级风,100多吨重的渔船在大海中就是一叶小舟。可这期间,更是最忙碌的时刻。这些年,有多少次和守岛官兵一起过春节?邓大志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我无法放弃和守岛官兵的这份感情!”邓大志说,现在守岛官兵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他依然牢记着自己的承诺。

官兵和百姓鱼水情深,官兵保护百姓,百姓也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条“拥军航线”上奉献着热血和力量!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名片5:生态卫士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西沙,有这样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它们高大挺拔、生命顽强,植根贫瘠岛礁,能挡烈日狂风,荫蔽海岛生灵……它们是西沙的“生态卫士”——抗风桐。

它们,是为了守护。

近年来,为支援三沙建设,水警区广泛开展了“坚决拥护、忠实守护、真心爱护”活动,引导官兵把西沙群众当家人爱,把西沙海岛当家来建。

为给不毛海岛披上绿装,这些年,官兵们持续从家乡背土上岛种树,西北的黄土、中原的黏土、东北的黑土、西南的红土……今天的“五色土”上,原本尽是遍地白沙滩的琛航岛已椰树成林,“南海戈壁”中建岛也种活了50多种树木。

为保护西沙特有的白腹鲣鸟等生物资源,守岛官兵手工开辟20余条生态隔离路,建成了10个生态园;为维护蓝天碧海,驻守在重要航道附近的中建岛官兵,每年捡拾海洋垃圾10余吨。官兵还积极向驻岛居民和来往渔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共建美丽西沙。

这一切,年轻的三沙记在心里。去年的一次军地联谊活动上,三沙市市委书记肖杰动情地说:“三沙现在的建设,海军立了头功;三沙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海军亲人的大力支持!”

他们,也是为了守护。

名片6:女兵之美

西沙官兵给你送名片 看看上面都写了啥

都说,“美丽是西沙的名片”。西沙的美,在于它的天然,更在于生活在岛上的她们。

清晨五点半,天际渐亮,大学生士兵毕婉茹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开始一天的操课。

西沙女兵不仅要克服生活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战术训练对于身材娇小的女兵来说是一项艰苦的课目。特别是“向前滚进”,简直就是女兵们的梦魇。刚开始时,有的把向前滚练成了原地打滚,有的护头动作不到位,枪管直接戳到了脸上……

每次训练完之后,毕婉茹身上都是红一块、青一块的淤伤。晚上躺在床上浑身疼痛,连翻身都困难。

谈起受过的伤,毕婉茹挽起衣袖,指着手上的一道道疤痕告诉记者:“这要是搁在入伍前,我肯定会哭上好几个晚上,但到了西沙,身上要没有几处伤疤,怎么算得上真正的西沙女兵!”

这一道道伤疤,成了西沙女兵最美的印记。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中国军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03月19日 ~2016年03月19日
地点:
北京市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