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军事评论 / 正文

扒掉朝鲜半岛的历史底裤,让炮弹飞一会儿!

2016-03-09 17:12:3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但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甲午之败,并不仅仅是海军之败,最关键的还是陆军之败,特别是在朝鲜的陆军之败,最后导致了我们失去朝鲜半岛。正因为我们失去了朝鲜半岛的屏障和保护,所以也就导致了最后整个国家的局面陷入危局而不能自拔。

扒掉朝鲜半岛的历史底裤,让炮弹飞一会儿!

扒掉朝鲜半岛的历史底裤,让炮弹飞一会儿!

这段时间,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希望能看到我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一些看法。实在抱歉,让大家久等。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发,不只是因为我最近特别忙,关键还是我觉得火候不到,不想添乱。现在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全票通过,美日韩也已经认可,朝鲜半岛有可能暂时保持一个较为平和的局面。这个时候,我就想写两句了。

为什么我先前认为火候不到?

首先,军改刚刚开始,正是所谓大局未定、军心未稳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维持半岛的和平,争取为我们赢得一个可以缓冲的时间,乃是那个时候的当务之急。

其次,重新认识并调整我们的东北亚战略和政策,这需要改变我们先前所固有的一些观念,这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现在,五大战区已经尘埃落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战区主战的功能也正在开始慢慢体现出来,并在逐步加强和升华之中,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说两句了。

首先申明,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一个对朝鲜半岛有着近20年研究和思考的民间智库人士的看法。

先扒一扒历史的底裤。甲午之败,乃战之罪,与慈禧太后无关。

1994年是甲午百年祭,是百年中国海军非常重要的一年,当时是海军司令刘华清上将领衔主祭。

为什么当年我们要纪念这么一场战败?因为这场战败让我们是如此刻骨铭心,并改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围绕甲午百年的纪念,出现了很多的论文和重要文章,以共和国新海军的名义重新反省当年大清甲午战争的得与失,探索中国海军和中华民族的兴盛崛起之路,就成为当年最为流行的军事选题。

我那个时候刚进四川大学,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脑袋一热,也是欣欣然参与其中,乐不思蜀。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很多个周末的晚上,在其他同学不是找女生约会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将的时候,我一个人躲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的翻看着《中国军事科学》等军事杂志,仔细的研读着里面每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文章。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篇文章,可惜记不起作者姓名了,就是关于北洋舰队在战斗中是该使用“一字阵型”还是“雁字阵型”的战术研究。该作者认为,甲午之败,乃战之罪,就是临阵决战之际,做为舰队指挥官的丁汝昌在战术使用和指挥上出现了致命错误,导致了本来势均力敌的双方最后以我大败为结束。该文观点大胆,理论充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重大的突破了,因为当时的历史书都是把失败的源头归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去修颐和园,所以这篇文章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我认为,军人,你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任何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那都是牵强的借口与无力的狡辩。

甲午之败,不只是海军之败,最关键最致命的是陆军之败。

但同时,在研读了这许多的文章之后,一些更高更深层次的东西又开始在脑海里困扰着我,并几乎困扰了我20多年,直到现在。

这里面主要包括两个问题:

1、当年大清刚刚经历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之乱,又经历了左宗棠收复伊犁之战,连年征战,并无休时,国力大耗,民心思乱。可就在甲午之年,慈禧太后为什么还是要痛下决心,宁愿拼掉老本,也要为朝鲜举国一战?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可以解决我们当前的一些困扰。难道现在的我们连当年那个一介女流的慈禧太后都还不如么?

2、甲午之败真正的危机根源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海军么?大东沟之战,我海军虽遭重创,但主力犹存;而且日本海军损失也不小,最多也只能说是日本海军略胜的局面而已。但为什么就在后面短短一年时间里,整个国家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呢?

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还是把危机的源头指向大东沟海战,认为就是大东沟海战的失利导致了后来李鸿章保船的思想,造成北洋舰队最后在刘公岛全军覆灭。

但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甲午之败,并不仅仅是海军之败,最关键的还是陆军之败,特别是在朝鲜的陆军之败,最后导致了我们失去朝鲜半岛。正因为我们失去了朝鲜半岛的屏障和保护,所以也就导致了最后整个国家的局面陷入危局而不能自拔。

我驻朝鲜的陆军之败的根本源头还是在大东沟海战。

因为大东沟海战的真正致命杀机是当时负责运送我陆军精锐(淮军)的5艘运兵船被日本击沉,导致我四千陆军精锐葬身海底,致使我驻朝军队得不到增援,最后不得不败。

几年前,我退出江湖,每日以陪孩子为娱。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终于有余暇可以运用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物理模型,重新模拟了一遍甲午之战。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当年如果这四千陆军精锐能够成功上岸,支援袁世凯,那么即使后来日本赢得海军之战,我中华也不见得会失败。也就是说,只要朝鲜半岛在我的手里,就是日本重创甚至全歼北洋水师,最后也无法在朝鲜登陆上岸,我中华后来也不至于陷入危局之中。

说到当年朝鲜半岛的陆军之战,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袁世凯。如果我们仅从军事的角度上来看,我还是认为,当时年纪轻轻的袁世凯的确是大将之才,才堪大用。

袁世凯刚入朝的时候,只有22岁,只有数十人马,面对日本军队却是毫无惧色,连败日本两阵,最后挫败日本图谋朝鲜的阴谋。袁世凯是在26岁就被封为朝鲜总督,成为朝鲜的太上皇,类似后来美军驻日的麦克阿瑟。

到了甲午年,日本大军压境。面对日本极大优势兵力,援军迟迟不至,袁世凯巧妇难为。这个时候,我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将领,关键时刻就应该知道取舍,所以他不得不选择撤退,等待援军。可惜的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几天之后,前来增援的几千陆军精锐就全部在大东沟葬身海底,这就彻底断了朝鲜的命运。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这几千陆军精锐能够成功上岸,能归袁世凯指挥,我相信,以袁世凯之能,即是面对优势兵力的日军,也绝对会有取胜之道。当时只要袁世凯能在陆地上取得胜利,只要朝鲜半岛还在我们手里,最后即是日本重创我北洋水师,又能奈我何?

解决朝鲜半岛的关键还是陆战。

可惜的是,历史只能假设,无法重来。所以,在这里,就有两个问题,我不得不提。这也是困扰我这么多年的一些问题,愿与诸君共商。

1、当初北洋舰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运送陆军精锐登岸,首要任务就应该是保护运兵船。可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在和日本舰队遭遇的时候,丁汝昌竟然弃陆军于不顾,转而与日本主力舰队纠缠决战?现在几乎没有多少资料关于运兵船是如何被击沉的细节了。但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下,失去了主力舰队的保护,这些载有几千陆军精锐的运兵船哪怕是在面对一艘日军战舰,也是毫无办法,最后就是活靶子。正因为运兵船失去了北洋舰队的保护,船上那几千本可以改变朝鲜命运甚至可以改变大清命运的陆军精锐就这样葬身海底。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在大家津津乐道邓世昌的勇猛和献身精神的时候,我们更要深刻反思,是不是正是因为如邓世昌之流的过于勇猛的海军,最后导致了那几千肩负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陆军士兵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就葬身海底?

2、所以,我想在这里说,正是因为当初丁汝昌在遭遇日本舰队的时候,为了争功,将运送陆军的主要任务忘于脑后,却率领舰队和日本主力舰队决战,却又在临阵决战之际,出现低级战术失误,不但海军遭受重创,连带陆军全军覆没,让日本在海陆两方面最后都是大胜之局,导致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因为,这本来应该是我陆军胜海军平的局面,最后竟然成了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我均是大败,想来真的是让人无比痛心。

朝鲜战争时的美国海军远胜于当年甲午之日本海军,但就因为无法在陆地上取得胜利,所以最后不可一世的美国海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这个方面讲,也可以应证当年慈禧太后决定派遣陆军登陆作战而不是让北洋舰队独立和日本开战的正确性。可惜的是,在大东沟一战,因为北洋海军的失误,导致陆军精锐全军覆没,最后彻底失去了朝鲜半岛。

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应证,当年大清失去朝鲜半岛,最后局面无法收拾;如果我们现在也失去朝鲜半岛,那也一样会陷入危局之中无法收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年毛主席高瞻远瞩,抗美援朝,最后通过陆战在朝鲜半岛赢得胜利,从而保证了我们共和国一直到现在的安宁。

现在的美国海军实力非常强大,再加上日美联盟,其海军战力更是远远超过我国。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候,我特别希望,我们千万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千万不能再重蹈当年甲午之败的覆辙。

最后,我认为,未来朝鲜半岛的决胜之局,关键还是陆战。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样对我们以后重新认识和调整东北亚战略政策应该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文尧木
来源: 和讯博客
相关推荐: 朝鲜半岛炮弹历史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