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武器库 / 正文

专家分析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2015-10-19 19:22:53 作者: 候知健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由于抑燃抑爆系统的落后以至于普遍失效,苏式坦克在被击穿以后殉燃殉爆,尤其是炮塔被抛飞的战例非常多见。

之前人们常认为M1设计较T72优越,但实战结果并非如此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图:M1坦克被侧面击中弹舱后迅速引发弹药的殉燃;不过这次战损中比较幸运,有乘员成功逃生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图:M1也一样会飞炮塔,显然底盘被起火的弹药和油料烧透了。这种情况下乘员肯定没有生还的机会。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的治安战,以及美军撤出后伊拉克政府军近年来与“伊斯兰国”武装的战斗中,以防护和生存能力优异的美制M1坦克也不断出现大量被击毁的战例。尤其是近期流传出来的几起视频中,M1坦克一样多次出现了被击中后瞬间引起弹药殉燃、殉爆,火柱冲天的情况,而逃生者寥寥。

实战结果与很多人长期秉持的,英美坦克采用独立尾舱储存弹药,生存能力要远远优越于苏联、中国(其实还有法国等)坦克总体设计的观念完全冲突。实际上美国M1系列坦克的弹药存放在炮塔大尾舱内的设计,最初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当时冷战期间,英美两国在装备规划上更强调新一代坦克的迅速批量服役并尽快形成战斗力,而舍弃了自动装弹机而采用了人工装填方式。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图:M1坦克车体内仍然储放了不少弹药,一旦被击中图中2、3号位置,和苏式坦克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由于要容纳车长、炮手、装填手3个人,炮塔的宽度和高度都明显加大了。炮塔正面是整个坦克上装甲厚度最大的主迎弹面,它随着面积增大带来的增重效应,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大。为了平衡炮塔重心,M1坦克以及类似的英国挑战者坦克,炮塔尾部需要做的很大。而将炮塔尾部做成半隔离的尾舱,用于储存弹药,则是进一步的设计结果。

相对于采用自动装弹机、弹药储放在车体内部的苏式坦克来说;M1坦克过于宽大的炮塔尾部,增大了弹舱被命中的几率。尤其是保持正面行进冲击敌方阵线时,苏式坦克不论炮塔如何指向,弹药始终都位于最厚实的正面装甲保护下。而M1等英美坦克,则随着炮塔的运动,很容易将弹舱暴露出来。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苏联坦克喜欢把炮弹储存在装弹机和周围,都在车体内,无法与成员隔离

从优势上讲,英美坦克在采用隔离化弹仓的同时,做了一堵一疏的安排。乘员舱与弹舱之间有个活动的隔离门,而炮塔上方有泄压板——理论上通过它,弹药殉燃殉爆时可以最短最快的将火焰与冲击波释放到坦克外面。但那层活动结构的隔离门非常单薄,并挡不住弹药殉爆时的冲击波,只在殉燃时能为乘员争夺一定的逃生时间;优势存在,但并不明显。

自80年代末解体以来,包括俄罗斯自用的T72等苏式坦克,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中被大量击毁。比如在海湾战争中,英美地面装甲部队毁灭性的碾压了伊拉克军队参战的全部苏式坦克,而伊军未能有效击毁哪怕一辆英美坦克。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炮塔被掀飞的苏联坦克

尤其糟糕的是,由于抑燃抑爆系统的落后以至于普遍失效,苏式坦克在被击穿以后殉燃殉爆,尤其是炮塔被抛飞的战例非常多见。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为后来苏式坦克不注重生存性设计,生存能力远低于英美坦克的一派主流看法奠定了基础。

苏式坦克布局的生存性设计前提,在于相同的装甲材料和装甲结构形成的防护性能设计基础上,更不易于被击穿、被击中所储存弹药。但在90年代以后,苏式坦克无论是面对西方坦克也好,还是新型的大直径战斗部反坦克导弹要好,防护能力本身都已经严重落后了。

事实上,抛开T14这个有较大突破的新型号不讲;英美与俄法中在第三代坦克布局的总体布局上,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尤其是对于装甲性能本身要落后英法的其它国家来讲,要在复制M1、挑战者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获得相同的防护能力,重量上的代价将会是难以接受的。

M1多次殉爆:尾舱储弹不保险

图:无人炮塔的T14坦克,另外注意它的炮塔尾部宽度远小于前部,这样炮塔在一定幅度内偏转时,装甲单薄的侧后方仍然处于最强的正面装甲掩护范围内;而M1和挑战者则暴露的非常厉害

炮塔尾部的独立弹药隔舱,要真正发挥其生存性上的潜力,还需要无人化炮塔与自动装弹机构的配合,真正让炮弹与人员彻底分离开来。这会是下一代坦克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这些特征已经开始部分的出现在了俄罗斯T14坦克上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腾讯军事
相关推荐: 坦克炮塔苏式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