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军事评论 / 正文

光亭:志愿军为什么要敌前潜伏

2015-04-30 08:43:4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三千人的敌前大潜伏,绝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志愿军之所以采用潜伏战术,也是在没有制空权,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的无奈和苦涩的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以及所谓人体生理极限的讨论都非常热火。就以邱少云的事迹来说,几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烈火焚身上,关于志愿军为什么要采取潜伏,又是如何潜伏的,却很少有人谈起。笔者就来聊聊志愿军的敌前潜伏战术。

为什么要敌前潜伏

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悄无声息地在敌人眼皮底下整整潜伏一个白天,只要有一个人暴露,那么这潜伏的几十几百人就很可能在转眼间被敌人的炮火所消灭,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志愿军还要采取这种极具风险的战术呢?

在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运动战期间,在志愿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这反映出志愿军部队都宁愿进攻,而不愿意防守。因为防御时要承受美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轰击,在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确实非常艰难;进攻时只要冲锋果断,美军炮火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经冲上阵地和美军短兵相接了。而且进攻作战只要成功,就会有不小缴获,防御作战就算守住阵地,也少有缴获,完全是赔本买卖。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话。

但是到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情况就不同了。以上甘岭战役为代表,志愿军全面采用坑道防御战术,加上炮兵力量的增长,已经可以有效组织防御。而在进攻方面,双方的防线都相对稳定下来,防御阵地的构筑越来越坚固,志愿军要想在美军巨大的火力优势下攻下阵地,也就越来越困难。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夜晚派出小分队袭击敌人

特别是如果阵地前是开阔地,它基本就是被美军火力全覆盖的死亡地带,几百米的开阔地,一个连冲过去,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班都是常有的事情。比如上甘岭战役中,在通过美军炮火封锁下的一千多米开阔地时,1个一百来人的连队就伤亡了72人!

另外,美军当时掌握着战场制空权,所以志愿军很少在白天主动进行作战,进攻基本都是在晚上。如果两军阵地之间距离较大,从天黑后开始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再发起攻击,就算比较顺利,拿下阵地也要凌晨时分了,还来不及巩固阵地就已经天亮了,天一亮美军就会在优势火力下反攻,便很难顶得住,得而复失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一来,进攻战反而变得比防御战更困难。进攻具有大量坚固永备工事的筑垒地域,就成为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在接敌运动中减少敌军火力杀伤。志愿军这才想出了剑走偏锋的敌前潜伏的险招。因为敌前潜伏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既可以避开美军的火力封锁,又可以节约战斗时间,还是利大于弊。这也是当时战场情况发展的必然选择。

1953年5月,为了夺取北汉江东岸韩军据守的方形山阵地,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也就是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最大的部队)集中第541、第539团各2个连约400人组成进攻分队,在前一天夜里进入敌阵地侧后树林里潜伏,整整一个白天,虽被敌人冷炮打伤数人,但始终未被敌军发觉。当天晚上战斗开始后志愿军炮兵5分钟炮火突袭,潜伏分队紧接着发起攻击,仅用14分钟就突入阵地并将守军一个营全部消灭,随后又打退了敌人50多次反扑,最终巩固住了方形山阵地。这一战斗是阵地战阶段开始以来,志愿军首次攻占敌军一个营防守的阵地,也是第一次运用潜伏战术的成功战例。

战役前60军指战员反复进行沙盘推演

指战员们摆沙盘研究战斗动作

“新华社报道方形山争夺战”

潜伏可不是那么简单

潜伏战术说说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单。毕竟潜伏战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志愿军在采用潜伏战术时,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对于潜伏地点的选择。不是每个阵地都适合潜伏,所以要根据进攻目标的阵地大小,守军多少,地形怎样,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定潜伏的地点。这是潜伏战术的第一步,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潜伏分队的挑选和动员。潜伏分队的规模主要根据攻击目标的情况来定,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又不能太大,潜伏兵力大了,暴露的可能也就自然相应增大。所以潜伏分队规模也是要仔细考量的。至于潜伏分队的人员,必须精挑细选,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单兵素质以及实战经验。潜伏人员选好后,都会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都明确潜伏的意义,特别是把潜伏纪律牢牢地记在心中,树立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大局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动员到位,才使所有的潜伏分队人员都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在众多的潜伏战例中,像邱少云那样受伤之后坚持不动的英雄战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相关推荐: 志愿军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