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武器库 / 正文

海四代之争:歼20和歼31谁是中国未来舰载机

2014-05-25 09:24:4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1对于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存在一个说法,认为中型战斗机由干体积较小,所以能在航空母舰上部署较多数量,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例证的是美国的FA-18“大黄蜂”系列,法国的“阵风”-M等。图为正在试飞的歼-31(图片来源:超大军事)

对于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存在一个说法,认为中型战斗机由干体积较小,所以能在航空母舰上部署较多数量,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例证的是美国的FA-18“大黄蜂”系列,法国的“阵风”-M等。图为正在试飞的歼-31(图片来源:超大军事)

一直以来,有关歼-15之后中国海军舰载机的讨论就从未停止,一般来说,专门发展一种四代舰载机可能性不高,中国目前在研的两款四代机歼-20和歼-31无疑是未来舰载机的重要选项。那么,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谁更适合登上中国未来的国产航母呢?

舰载机越多越好还是越重越好?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型战斗机由干体积较小,所以能在航空母舰上部署较多数量,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例证的是美国的F/A-18“大黄蜂”系列,法国的“阵风”-M等。这种观点的国内支持者认为,中国未来的战略目标是确保第一岛链内部,因此中型战斗机歼-31的作战航程完全适合,而且战机发展讲究传承,研制了歼-15的沈飞在经验和工艺上也会更有优势,你看,更多,更好,难道歼-31上舰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实际上,这种思路本身是对航母发展历史的不了解所导致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发展,是朝着不断重型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海军每一代的主力战斗机,都是根据弹射器的最大弹射能力和拦阻索的最大拦阻能力而发展的,每一代战斗机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重型化过程中。

美国海军就是例证,F-35C空重达到了15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2700千克,这反应了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不断增重的过程。F-14A是使用特殊手段提前实现了舰载机的重型化,较轻的F -18E/F取代F-14A并不是中型战斗机取代重型战斗机,而是回归到常规手段实现重型化的道路上来而已。

“阵风”-M虽然按照美国标准属于中型战斗机,但是相对于“戴高乐”号较小的排水量,已经是空前级别的重型舰载机。“阵风”这个级别的舰载机,按照传统设计是很难在“戴高乐”号这样的中型航母上使用的,达索公司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还特别采用了放大着舰迎角、可抬高机头的起落架等方案,才勉强满足了其使用需求,从这也可以知道法国方面希望能够获得更大、更重舰载机的需求一直相当强烈。

没错,对舰载机而言,中型战斗机相对于重型战斗机,是有着一定的数量优势,但是数量优势就意味着战斗力的优势么?答案是否定的。

二战时的航母动辄搭载上百架战机,而排水量为当时航母数倍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最多也就搭载80架战机,难道尼米兹的战斗力不如二战航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二战和现代的比较不伦不类的话,我们比较同为超级航母时代的美国“福莱斯特”级和“尼米兹”级,前者舰载机超过100架,后者不过80架,难道能认为“尼米兹”级的航空能力不如“福莱斯特”级?

“福莱斯特”时代舰载机主要的数量来自于A4、A-1、F-8U等轻型攻击/战斗机,而到20世纪80年代“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最轻型的舰载作战飞机已经变成了空重接近A4两倍的F/A-18,实际上也可以从中看出舰载机不断的加大重量减少数量的趋势。

单机战斗力越强航母负担越小

舰载机不同于陆基飞机,本身航空母舰的出动和回收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持大数量规模。单机的着舰回收时间即使以训练有素的美国航空母舰来说,也需要达到1分钟以上,如果有某机着舰失败复飞需要的时间也要进一步延长。

不光是回收时间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飞机整备时间限制。航母甲板上必须采用人力进行运弹、挂弹,作业速度相当缓慢,而且机库内无法进行发动机试车,必须在甲板上选取尾部方向空旷的位置摆放以进行试车作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航母能支援的舰载机出动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舰载机的单机作战能力是比单纯增加飞机数量更好的选择。

中国航母舰载机展望

对于中国航母舰载机来说,数量优势和作战能力优势的区别一样明显。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为例,其在苏联时代的配载方案,是24架苏-33或者36架米格-29K,中型米格-29K比重型苏-33仅有不到50%的数量优势,反应到我国自用航母上也是如此,比米格-29更大的歼-31和比苏-33更短小的歼-20。其数量优势将进一步缩小,而性能上的劣势将更进一步的放大。

陆基战斗机上舰一般来说尺寸有有所扩大,体型与歼-31类似的F-35在发展为舰载机F-35C的过程中,空重增大到15700千克,机翼面积从42.7平方米放大接近20平方米达到了62.1平方米。F-35在改进改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歼-31一样必然会遇到,舰载机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确保在低速状态有足够的升力,而歼-31样机较小的机翼面积无法满足在航母上起飞或者着舰的需求,只能和F-35C 一样靠放大机翼实现,而放大机翼增大空重又必然需要更大的机翼,形成一个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循环。

歼-20则刚刚相反,其鸭翼布局和巨大的机翼天生就适合改造为舰载机,需要进行的改动幅度小很多,需要带来的增重也更小。实际上其设计上本身就考虑了未来在航母使用的需求,为此搭配了极为强壮的主起落架支柱,并将其连接在机身最强的翼根处,这个设计与F-14类似,是最适合舰载机使用的起落架安装方式。

按照上文分析,中国航母舰载机的争论似乎已可定局,歼-20无疑更有优势,但是,歼-20也有着弊端,关键就在于中国未来航母的排水量。重型舰载机是好,但是如果航母的尺寸跟不上,具体的战斗力分析,也是值得商榷的,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前身“瓦良格”为例,为了满足最大起飞重量的苏-33,不得不采用滑跃甲板,而且牺牲了一定的载弹量和航程,歼-15尺寸重量与苏-33相仿,结果显而易见。歼-20如果上舰,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

中国未来航母如果采用全直通甲板,走大型航母路线,无疑歼-20将更适合上舰,但是按照海军舰艇的研发规律,一般来说,中国未来航母不会一蹴而就选择直通甲板弹射起飞方式,而是会借鉴辽宁舰的经验 ,预计会有1-2艘升级版“辽宁舰”的过渡阶段,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大型直通甲板航空母舰。这个周期预期将在10-15年左右。预期到那时,歼-20上舰的时机将更加成熟。

发展重型舰载隐身战斗机将确立中国在世界舰载机技术上的优势地位,由于F-35C具有先天技术缺陷,在歼-20舰载型战斗机面前,F-35C在空战能力上将处于明显劣势,这将是美国自1944年以来,首次出现对手的舰载战斗机优于美方的情况,这将让美军难以接受,美军很可能将加速新一代(美称第六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进度。在美军NATF计划下马之后,中国的重型舰载隐身战斗机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重型舰载隐身战斗机,它将开创人类舰载飞机发展的一个先例,成为世界舰载机发展的伟大里程碑。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环球网
相关推荐: 四代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