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美媒解析中国舰艇保障能力 已做好迎接挑战准备

2014-04-19 09:22:5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尽管西方国家仍有所怀疑,但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海军正在巧妙的应对水面舰艇维护挑战。2013年,解放军海军列装了17艘新型水面舰艇。这些舰艇继续把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序列从规模较小的苏式战舰序列向能够扩展部署的现代化多任务平台转变。不过,海军专家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在经过严格训练与实战操作后,这些平台和有效载荷才能够发挥真正实力。要令这些复杂的现代化战舰发挥潜力,解放军海军就必须要攻克随技术进步而来的维护挑战。

西方观察人士一直怀疑解放军海军的舰艇维护保养能力,而且有着充足的理由。他们认为,解放军海军缺乏基本技术、维护保养经验,而且海上战斗序列的表现也不及其理论能力。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关注军事现代化建设。受美军高科技主宰两次海湾战争的影响,解放军提出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目标,后来又升级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就解放军海军而言,其不但开始引进新型平台与武器,还强调全军提高军官素质加强教育,掌握信息化与网络工具,并创建维持海军作战的保障体系。通过这样做,解放军不仅为支持水面舰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奠定了必要基础,还朝建设职业海军所需维护保养文化迈出了重要步骤。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舰艇保障之路

在最近的改革中,这种转变重点表现在解放军海军维护管理流程上。2011年,新准则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的舰艇保障之路”,明确并改革了解放军海军维修管理责任与维修保养实施细则。解放军海军装备部负责各部队平台与武器装备的采办。其为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舰艇与岸上活动制定维修政策与规则。

在2011年解放军海军改革中,三大舰队成立装备部,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个新机构代表着回到过去。1985年之前,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设有后勤部,但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上将撤掉了后勤部,并把其职责移交岸上司令部,使舰队司令部得以把精力集中在海上行动。这使解放军海军与岸上联系密切,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才会远航。然而,解放军海军远海作战需要处于一个司令部下的高水平的作战与支援一体化指挥。新成立的装备部负责确保平时与战时的这种一体化维修与支援规划。其主要职责包括:计划管理、计划战役导向装备工作、细化并落实规章制度、实施维修,以及组织物资保障。

在东海舰队,舰队装备部组建3个主要专家组,负责舰队支援行动作战管理,维修保障分为三个级别,以及平行的维修管理系统。在这种结构中,解放军海军基地可提供最高级别的维修保障。其承担的任务包括:干船坞修理、协助“中继级”修理、舰艇执行重要任务时的伴随修理、按照上级指导完成战时修理任务。

甲板级维修日益依靠自动故障诊断

与美国海军一样,解放军海军舰艇舰员负责甲板级维修。与解放军全军相同,解放军海军也在提高舰员教育水平,增加征召大学毕业生新兵,用士官替代义务兵。这种基本转变仍然是一个进展中的工作,但这不并妨碍其重要性。解放军海军舰员按照《海军舰艇修理条例》和《海军舰艇装备与技术管理条例》实施维修。中国舰上维修工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平时维修、修理期维修和战时维修。战时维修暗示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有权在战时进行维修,否则舰艇会送交上级修理单位。

良好的维修管理应该以最小化灾难性设备故障同时最大化装备可用性为目标。目前解放军海军是否能够实施美军的“计划维护系统”,或是解放军海军所有水面舰艇平台是否有这种系统还不得而知。解放军海军消息来源称,未来水面舰艇维修工作将越来越依靠自动故障诊断,而不是既定计划。

最新型“旅洋”级驱逐舰和“江凯II”级护卫舰都装备了电子装备管理系统,解放军海军其他舰艇也将陆续装备这种系统。这些系统将监控并收集关键设备参数,如油液品质、轴承振动、噪音、温度和转速。收集到的信息会反馈给装备制造商。岸上设备技术支持组也可访问这种信息,并动态管理舰上关键部分的维护。据报道,在东海舰队护卫舰舰队,利用这种动态维修管理模式,装备完好率提高了20%。

联合民企提供随叫随到式保障

当装备出现意外故障时,舰员可能不具备解决问题所需专业技能。有时候,舰员甚至无法明确故障的性质。当舰艇在港口时,舰员就能够向较高级别维修机构或军工企业请求专家援助。在海上行动期间,舰载装备维修办公室专家有时会在舰上提供维修保障,或是在伴随的后勤舰艇上提供保障。虽然这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舰员有机能力的局限性,但不要忘记,大多数海军都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岸上保障与随舰技术人员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复杂地水面舰艇维修或计划维修。如果没有随舰专家,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就需要依靠现代通信手段提供支援。

解放军海军设立了一个计划与信息中心,该中心能够以电子方式向已部署部队提供维修计划。至于更复杂的维修,可向岸基海军专家与制造商寻求援助。舰队装备部负责协调这些专家。2012年3月,东海舰队装备部与地方36家企业协定保障协议。其还与上百家民营公司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随叫随到的设备支持服务。据称,这些能够很快从和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充当后备力量。

岸上保障模式加快舰艇补给速度

提高装备可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减少非必要装备磨损。就在不久之前,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基地还未能提供舰上基础维护管理所需工具,迫使船舶制造厂家提供这些服务。十一五计划(2006年至2010年)期间,解放军海军确立了在母港提供岸上维修服务的目标。解放军海军把这些服务——燃油、饮用水、岸上电力、热能(蒸汽)、高压空气与空调——称为六项补给。

在许多情况下,提供这些服务要求大幅度改造或完全重置码头,并建造设备管理与分配中心设施。从中心位置提供这些重要服务,能够大幅度降低对舰艇本身辅助工程设备的磨损。这也减少了舰员的工作量,既提高了舰员的生活质量,又延长了舰上兵力保养时间。供应淡水还加快了舰艇部队再补给的速度。而且,从岸上提供六项补给,还能够减少开支。到2011年,解放军海军所有主要水面战舰母港都可提供六项补给。

强调在威胁环境下保障战时维修

解放军海军维修计划的鲜明特色是:强调在受到敌方直接攻击时完成保障。从官方媒体的报道来看,解放军海军的维修演习通常会在模拟空袭条件下进行——在这种环境下,关键公路与码头都会受到破坏或被摧毁。在其他情况下,解放军海军也会模拟特种作战部队威胁使海军部队所需关键支持无法迅速到位的情况。对在敌方攻击环境下提供维修保障支持的关注,突显了解放军海军对可靠保障服务的强调。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强调还停留在保障小型巡逻舰艇组成的海军阶段。在毛泽东的“海上人民战争”模式中,这些小型战舰会在冲突爆发时离开基地,在陌生海域行动时,需要有维修与后勤保障。

自五年前首支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以来,解放军海军一直持续部署护航编队。虽然此前解放军海军曾进行过远洋善意巡航,但反海盗行动是中国首次超越其海岸的地区维持海军存在。虽然最初有困难,但解放军海军在避免灾难性人员伤死的同时,迅速改善了其支持系统。不过,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是一个特例——并未体现解放军海军水面力量的真正实力。

2013年3月与4月,一支由071型船坞登陆舰“井冈山”号、“旅洋”级驱逐舰“兰州”号、“江凯”级护卫舰“衡水”号与“玉林”号四艘舰队组成的特遣部队,在南海执行了一次扩展巡航。这支舰队在曾母暗沙举行了演习,返航回国后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的接见。7天后,“兰州”号和“衡水”号又在钓鱼岛附近进行了11天的巡航。“兰州”号政委在接受《人民海军》采访时回忆称,上世纪90年代时,海军就开始为执行各项任务做准备。“目前,我们的公海训练任务计划安排得很满,从而确保持续战斗能力”。

没有迹象表明目前维修保障能力严重限制了中国水面舰艇行动。毫无疑问,解放军海军继续引入复杂地新系统及其行动范围的扩展与节奏的加快,会继续挑战其维修保障能力。然而,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的进展,说明解放军海军的维修保障能力,将使海军做好迎接所有挑战的准备。(知远 北风)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环球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