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专家:中俄纵为军事同盟 战时俄军未必参战

2012-07-02 13:01:27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原题:郑羽:中俄不需要军事结盟的六点理由

随着中俄关系的日益密切,特别是国际形势的复杂化使两国的安全挑战增多,开始有一些人呼吁两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在笔者看来,中俄之间不需要结盟,在非同盟状态下的战略协作关系更有利于双方的利益。

理由一,目前中俄两国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植根于两国需要维护共同的利益,建立在两国在一系列国际与地区安全问题的理论共识和价值共识基础上。因此,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需要用规定同盟义务的相关法律条约来维系。

理由二,尽管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但两国各自都不存在遭到大规模军事入侵的风险。俄罗斯面临的西部安全形势不可与冷战时代北约与华约军事对峙的状态同日而语。尽管东北亚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冷战后遗症遗存最多的地区,某些国家组成的军事同盟还相当活跃,韩朝之间军事摩擦时有发生,但上世纪50年代初那种剑拔弩张的军事状态已不存在。因此,中俄两国都不需要结成军事同盟来保证国门安全,而两国所面临的多重安全威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或不适宜通过大规模使用武力来解决,这也使得结成军事同盟变得没有必要。

理由三,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后冷战时代的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因此中俄共同倡导了上海精神,主张通过合作、磋商、妥协、对话,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来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除了在被迫自卫的情况下,两国都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滥用武力,反对霸权安全,这是不同于冷战年代的新安全理念和模式。不结盟是与上海精神相一致的。

理由四,不结盟有利于中俄双方保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冷战年代的还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军事同盟,无论是多边的还是双边的军事同盟,都有一个事实上的领袖国。这不仅是由于弱国需要依附强国才产生了联盟,而且某种常设联合军事指挥机构必然形成的上下级关系都会造成国家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中苏军事联盟是如此,今天的北约也是如此。由于中国国力的迅速壮大,俄罗斯国内担心俄罗斯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有可能被中国的对外政策所裹挟的看法有所增加,中俄保持不结盟性质更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

理由五,中俄两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差异,各自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安全问题有很多不同,双方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而不是同盟关系,为各自根据国家利益处理不同的对外安全与经济问题留下了必要的回旋空间。中俄两国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立场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相互支持,在一些问题上双方只要采取平行的政策,不反对对方的政策就是一种支持。例如,2008年8月俄格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而中国政府则表示了沉默,没有追随俄罗斯的政策,这是由于中国有自己的台湾问题。同样,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经济合作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也不完全一致,俄罗斯更热心于自己领导的、推进中的欧亚经济联盟,不仅包含中亚国家,而且还要包含白俄罗斯最好还有乌克兰等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这同样是中国可以理解的。而双方的非结盟关系则有利于为各自的政策保持必要的回旋空间。

理由六,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情况下,同盟国也未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主张中俄建立同盟关系的中国战略分析家,根据2008年以前“台独”势力特别嚣张的态势,希望在大陆被迫以武力阻止“台独”,外部势力直接参与协防台湾时,俄罗斯能够给中国以直接军事支持,甚至参战。但冷战前后的历史都表明,同盟国未必都能够在一方卷入军事冲突时一定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例如,1979年2月中国军队进入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当时距离1978年11月越南和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不过三个多月,但苏联当年在持续整整一个月的中越战争期间只是在绥芬河一带进行了若干次军事演习。另外还有一个更明显的例子:2003年3月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前后,其军事行动遭到了其北约盟友德国和法国的坚决反对。▲(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俄罗斯欧亚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Larry Berlin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战时同盟专家军事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