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 / 军事历史 / 正文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郭述申的坎坷人生

2012-02-22 10:45:3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二十七军(任军政委)、红二十八军(任军政委)、红二十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曾遭受数次挫折,险些被杀,但是他对革命的信仰却愈久弥坚,未有丝毫的褪色。他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郭述申。

积极推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发展

1904年12月27日,郭述申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城关镇一个贫民家庭。他儿时随父在家乡读私塾,1918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附属中学。1922年5月,郭述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同年秋,郭述申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初,郭述申当选为湖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教育部部长,开始从事农运工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中国革命走向低潮。1927年6月,在白色恐怖猖獗的血雨腥风中,郭述申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张太雷、陈潭秋等的领导下,郭述申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

1928年初,湖北省委遭到破坏,郭述申受到国民党通缉,处境十分危险。同年春夏之际,他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不久与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28年秋,郭述申受党中央派遣赴河南工作,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1929年4月,郭述申任中央巡视员,到豫南、鄂东北巡视工作。

鄂豫皖苏区是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革命根据地联结而成的。1930年,鄂豫皖边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开辟鄂豫皖的条件成熟了。郭述申结束在鄂豫边、豫东南地区的巡视后,于1930年1月底返回上海向中央汇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听取了郭述申关于大别山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2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上海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鄂豫皖边区的工作,周恩来在会上阐述了鄂豫皖边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当前的政治形势与任务,当机立断地作出一系列符合大别山革命斗争发展实际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这些措施使鄂豫皖苏区得以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湖北省的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罗田、应山(后又决定增加黄冈、安陆),河南省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后又决定增加罗山),安徽省的六安、霍山、英山(今属湖北省)、霍邱、寿县、颍上、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建立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3月8日,中央决定将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3月17日,中共中央又给湖北省委发出指示信,决定由郭述申等9人组成鄂豫皖边区特委,郭述申任书记。3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给鄂豫皖边区特委发出指示信,进一步明确了鄂豫皖边区特委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策略路线和工作方针,并对鄂豫皖边特别区的直辖范围作出补充规定。与此同时,周恩来逐个与中央派遣到鄂豫皖工作的干部郭述申(首任特委书记)、许继慎(红一军军长)、熊受暄(红一军政治部主任)谈话,希望他们到鄂豫皖边区迅速贯彻中央的决定和指示得到迅速的贯彻。

3月下旬,郭述申在黄安北部的箭厂河主持召开会议,宣布中共中央的决定,组成了鄂豫皖边区特委,郭述申任鄂豫皖边区特区特委书记。郭述申还宣布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部,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前敌委员会,曹大骏任书记,熊受暄任秘书长;从军到连均设立政治委员;红军的重大行动由特委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

鄂豫皖特委的建立和红一军的组成,把分散在大别山区的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块根据地的革命力量统一了起来,标志着鄂豫皖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1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成立了新的鄂豫皖边区特委,曾中生任书记,郭述申任特委组织部长。5月,根据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郭述申担任了分局和省委委员、分局和省委组织部长。不久,又担任了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1931年8月,郭述申调任陂孝北县委书记,9月又调任陂安南县委书记。

皖西北道委书记

1932年1月,郭述申被任命为皖西北道委书记。皖西根据地所辖19个县,有近5000名地方党员。除在六安、霍山、霍邱、商城4县设立了苏维埃政权外,其余的英山、合肥等地,还没有条件建立县级政权。由于根据地大多处于山区,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农民居住分散,地域闭塞,交通又十分不便,条件极为艰苦。

郭述申到达皖西北时,正值红四方面军开始发起商潢战役。为保证主力红军作战需要,郭述申带领道委一班人全力组织皖西北群众筹粮运粮,收集和运送作战物资。在皖西北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红军取得了歼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随后,道委在原来土改的基础上,对尚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发动群众实行“耕者有其田”。随着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共产党,拥护边区人民政府。不久,建立了8个县级政权,道区范围扩展到淮河边,形成东西约3000余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据地,使皖西北苏区进入了鼎盛时期。

1932年6月,蒋介石指挥30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鄂豫皖根据地大部分丧失。10月12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越过平汉线,仓促西进。危急时刻,留在皖西坚持斗争的郭述申召集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二十七师师长徐海东等在英山土门潭举行会议。会上,郭述申宣读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关于撤销皖西北道委、成立鄂皖工委,任命郭述申为工委书记的指示。会议决定把金家铺一带的零散部队和徐海东所率领的1个团加以合编,成立红二十七军,刘士奇为军长,郭述申兼任政委,全军辖2个师,共4500余人。

11月下旬,郭述申率领红二十七军主力赴黄安七里坪与鄂豫皖省委和鄂东各主力团会合,省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撤销鄂皖工委,恢复皖西北道委,仍由郭述申任道委书记。红二十七军编入重建的红二十五军。郭述申领导道委先后恢复重建了赤城、赤南和六安等3个县委及若干工委、区委,并于1933年4月在汤家汇召开了道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重建和整顿了道区各级苏维埃政权以及工会、妇女、少共、赤卫队等群众团体。与此同时,郭述申等道委领导还以红二十五军特务营为骨干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并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扭转了根据地混乱的形势,使苏区人心逐渐安定,生产开始回升,以汤家汇、南溪为中心的皖西北根据地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局面。

1933年4月,红二十八军一部留在皖西,主力转战鄂东南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并进行整编,以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二十八军主力改编为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留在皖西的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组成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1933年6月,蒋介石调动1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实施第五次“围剿”。郭述申领导皖西北军民开展英勇的反“围剿”斗争,采取了以外线游击与集中兵力伺机歼敌相结合的正确作战方针,屡屡取得胜利。可惜由于鄂豫皖省委执行了错误的内线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皖西北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终失利了。10月11日,郭述申在南溪吕家大院召开皖西北道委会议,讨论了武装建设和斗争方针等问题,决定以红八十二师为基础,重建红二十八军,由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兼任政委。1934年4月,为壮大主力红军,鄂豫皖省委将红二十八军再次编入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郭述申兼任政治部主任。5月下旬,鄂豫皖省委再次调郭述申返回皖西北,继续担任道委书记。郭述申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又一次无条件地服从了省委的安排,离开红二十五军,重返皖西北,并迅速开展了巩固中心区,开辟和扩大边沿区的斗争。

责任编辑:张亚西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